随着处理芯片效能、耗电量逐渐的提高,及屏幕尺寸的放大,各品牌大厂为了维持产品电池续航力,并持续朝产品轻薄化发展,包括终端品牌、触控面板与TFT面板大厂已从触控屏幕结构的轻薄化,着手开发新触控技术。武汉索福德科技公司指出,控面板与TFT面板等业者必须积极寻求其它触控面板技术与材料。从以下几个趋势、现象来看,随着新材料的相继问世,恐将掀起另一波新的触控面板技术革命。
趋势1:触控传感器薄膜式取代玻璃式
触控技术所带来的厚度与重量,对于终端市场与消费者而言,仍有极大进步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pple在新一代的7.85寸iPadmini中,舍弃使用已久的Glass/Glass式触控面板结构,改采全新的单片双层ITO薄膜式结构(Glass/DITOFilm或GF2),以薄膜式触控传感器取代玻璃式触控传感器,以期同时改善厚度和重量。
趋势2:CoverLens塑料将替代玻璃
一般而言,玻璃材料的硬度、刚性较塑料材料高,可抵抗因挤压而造成的变形、破裂等问题,且较耐刮,但塑料材料却比玻璃材料更耐冲击、耐摔击,而这也是现今智能手机最常发生以强化玻璃为材质的CoverLens,摔落在地上而导致破裂的结果。
另外,在透光性方面,玻璃材料的透光性较塑料材料佳,且塑料材料在触控模块全贴合制程中,若固化温度偏高,或长时间使用后,易产生黄化、白雾化的现象。
趋势3:触控技术从OGS移转至OPS
由于笔记本与Ultrabook均采用贝壳式(Clamshell)的外观设计,考量到触控面板强度、厚度及重量顾虑,目前触控笔记本近95%均采用OGS式触控面板结构,至于双片玻璃式触控面板结构,并不会应用在笔记本与Ultrabook上。尽管如此,品牌大厂仍将持续寻找更轻薄、更耐冲击的材料与触控技术。毕竟在1部13~14寸的笔记本上加装1片OGS式触控面板模块,整体重量将增加180g左右,对消费者而言,这无异是增加1支智能手机的重量负担。
趋势4:替代材料若出线玻璃将退场
过去手机大厂曾在一般手机显示面板上设置1片压克力板(PMMA)的CoverLens,其优势主要是更轻、更便宜、更耐冲击以及可挠曲等,但过去受限于硬度(耐刮性)及光学质量不如玻璃,而难以商业化,只有部分日系化学材料厂商有能力开发出接近玻璃特性的塑料材料,但其价格不具竞争力。
趋势5:采纳米银线与高温ITOG/F/F触控提升良率
随着双层ITO导电膜(G/F/F)触控面板将在一体机(All-In-OnePC)市场大举圈地,G/F/F触控面板供应商正改采纳米银线和高温ITO投产,以突破大尺寸触控面板的良率瓶颈,预估2014年可望陆续导入量产,将与OGS式及双片玻璃式(G/G)触控技术共同瓜分一体机版图市场。
现阶段纳米银线的薄膜透明材料主要掌握在日商UbeIndustries、工研院材化所、长兴化学等材料商手中;而PI的主要供应商为Panasonic、Mitsubishi等,其纳米银线与高温ITO薄膜材料的良窳与进度,备受触控面板产业关注。
根据市况分析,预估2013下半年,采用纳米银线薄膜材料的G/F/F式触控面板即可导入量产,初期将先应用于智能手机之触控面板,预计至2014年,将可望应用于一体机;至于高温ITO的G/F/F式触控面板,碍于其技术门槛较高,将需延至2014年才有机会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