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索福德认为也许是去年电阻式触摸屏的行情太好,就象市场上有些人说的,只要是块触摸屏的样子,能够在上面划线,就有人要,从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触摸屏厂家数量几乎翻了一倍,生产线翻了两番。
然而,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触摸屏固有的市场规律,也是从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触摸屏行情缓步下滑……到现在,终于行业开始雪崩,小厂纷纷转产或关门,据业内人士统计,从年前后的二百多家,目前还在做的仅剩不到八十家了,剩下的这些厂家,订单也不到原状来的三分之一了……
触摸屏行业在2000年也小暴过一次,那时的礼品玩具市场出过一次小小的面板更换高潮,让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好象大有可为,当时台湾一起上了四十几条生产线,大陆也上了近二十条所谓的生产线,结果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固有的特点,使用习惯的特点,产品配套驱动软件反应速度慢等等原因,在2003年非典期间,行业全线皆墨,最后台湾大陆加起来一起,剩下的触摸屏厂家不到十家……
那次的触摸屏厂雪崩,当时很多人也为是非典的原因,大家“生不逢时”……,
同样的,这次市场雪崩,好多人也说是“美次贷风暴”、石油危机、通货膨胀、股票、房地产市场下滑、南亚金融事件等等的影响,让触摸屏行业又一次“生不逢时”,而手机市场的一场打击“山寨机”的活动,更让触摸屏行业“雪上加霜”……
然而,事情果真象上面表相所反映的一样吗?业外的人可能认同,业内的呆鸟也会认同……真正深耕这片市场的人,理解却不是这样的。
上一次礼品市场单的时候,由于多数人用的是原薄膜开关的生产工艺来制作,两者看似相同,但同样的工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来的不同东西,在可靠性上却完全不同。薄膜开关可以用普通PET印制硬化油墨,装饰是在表面,对外观的要求仅是丝印的质量,对功能的要求仅是电路的通断检测。触摸屏呢,因为是透明或半透元件,对外观的要求上,等于是上下层材料的正反四个面都同样重要,并且细微的瑕疵也因器件的透明程度而更加放大显现;在功能上,由于没有了按键气泡结构,电极电容量电路效应与触摸屏超微间距间的矛盾成了设计与工艺难题;由于结构的透明,透明的电路的电阻也远高于原薄膜开关的回路电阻,整个透明电极的回路电阻也比薄膜开关的印刷电路的回路电阻更不易稳定在差不多已经是极限值的阻值范围上;也因为透明,在结构上,粘合区域要避离可视区域,所以整个元件结构强度大大缩小,线路转接处强度也同样小很多,在使用寿命上出现批量的不合格,也就不甚奇怪了……
这一次的危机的暴发,有没有上一次的原因呢,我认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近两年手机市场为了满足更多的信息容量,2.4英寸以上的屏幕开始进入大量使用,为触摸屏的切入提供了突破口;特别是IPHONE的出现,更把触摸屏在手机上的应用推向高潮。然而不到短短的一年时间,又泡沫破灭了呢,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产品品质与产品固有的缺陷上。
触摸屏上所用的PET软膜,只有3H左右的硬度,手机所存放的地方,很多东西都是硬度高得多的物品,比如钥匙之类的东西,稍一不注意,就会划伤表面,甚至伤及触摸屏内部,使部分功能都丧失。目前虽然有了一种把做过加硬处理的铭板叠加在产品上的处理方案,但相比只是一个简易的保护镜窗的传统方案来说,仍然相对脆弱。
生产工艺的粗劣,低质原材料的滥用,又使得本已经脆弱的触摸屏在市场上反应更差,只有三个月保证期的低级市场泛滥,触摸屏厂的垃圾回收在山寨机上的大量使用,让触摸屏人见人怕,成了手机上的“鸡胁”甚至累赘……在大家手上拿着一个大大屏幕,小小按键,日渐模糊、浑脏、飞线失效的触摸屏手机的时候,真怀念大厂的舒服快速的按键、清晰的显示效果、轻巧的机身。
一边是触摸屏概念的大肆炒作,一边是用户的无奈放弃,还有一边是厂家大于市场容量近十倍产能的过度投资,触摸屏行业泡沫再次华丽破灭……
然而不知出于对“苹果”公司概念的过于盲从,还是投资者过于自信,还是股市房市的投资无望,还是看不到前面站在触摸屏市场钢丝上纷纷跌落的前人,在建的,准备建的触摸屏厂名单还在延长……
面对此次雪崩,台商的介入和退出做到了天衣无缝,当大陆厂家纷战不止的时候,他们却拍卖产线,转让技术,收割高利润后,华丽转身……
武汉索福德认为科技在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开拓思想、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