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灵敏触摸屏作为一种新的触摸技术,从开始出现到市场上到现在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种触摸技术可以通过手套和指甲来进行触摸操作。可以说在冬天的时候这种触摸技术是非常的受到消费中喜欢的,现在有很多的手机都开始支持这种技术了,最著名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后来就是使用了这种触摸技术。那么这个超灵敏触摸技术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
可以看到触摸屏幕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盖板、非集成式传感器、显示屏、机身。其中,传感器又是由感应器和传送器两个组件组成的,这两个组件共同负责处理手指按压屏幕时所产生的静电。普通触摸屏最大的缺点在于:传感器本身吸收了显示屏发出的部分光。这意味着手机不得不消耗更多的电量以提供足够亮度。
真正的奥妙就在这里了:原本都在显示屏上方的感应器和传送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传送器变成了显示器的背部而感应器变成了显示器的正面,这样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调整却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其中最大的变化首推信噪比的提升,而信噪比的提升所带来的最显著的效果便是触摸敏感度的提升。如果你不清楚提升的原因,不妨先做一个这样的实验:让你的手机或是相机在低照度的条件下进行拍摄,你会发现拍出来的图像会有很多噪点。这些噪点是由光学传感器随机产生的,而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触摸传感器上。因此,提高信噪比有助于触摸传感器捕捉到更弱的触摸信号,比如来自指尖、手套和手帕的触摸信号,这也是Lumia920即使用刀叉也用操作的原因。
集成式传感器的另一大优点在于传感器吸收的光要比非集成式传感器少得多,这意味着提供相同光照时,手机所消耗电量要少得多。除此之外,传感器的集成还让超敏感触摸屏的厚度比普通触摸屏薄了整整1毫米,这也为硬件商制造更薄的手机贡献了一份力量。而随着目前手机硬件的快速发展,我们也相信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会采用这种技术。